Dr.A 的客人常常第一次來的時候,會問我很多關於隱適美各式各樣的問題,甚至跟我説許多不知道哪裏看來,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,所以我決定來寫關於隱適美的一系列的文章分享我的觀點,第一篇(希望有第二篇,寫作壓力大呀)我來說說絕對是常見問題 Top 3的【矯正拔不拔牙】這件事吧~~~
很多客人會問我:吳醫師啊,矯正牙齒一定要拔牙嗎?可不可以不要拔?我們先從爲什麽矯正需要拔牙説起,矯正拔牙的目的一般有以下兩種:
1. 製造空間以解決牙齒擁擠及排列不整齊。
2. 調整牙齒的角度與位置以遮蓋臉部骨架的問題(請注意是遮蓋不是解決,因爲臉部骨架的問題,只能做正顎手術才能真正解決,單純矯正是讓骨架問題變得比較不明顯)
我認爲矯正牙齒是否要拔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,而臨床上拔不拔牙的考量是很複雜的,通常一定要醫師當面進行口内及臉部檢查,加上輔助檢查的資料(如口內外照片,X光全景片,側顱片,電腦斷層…等),綜合考慮客人的臉型、嘴型、牙齒的擁擠和前突程度,是否有不好的牙齒(如殘根、根管治療後的牙齒、阻生牙…),齒槽骨的量,最後醫師還必須將客人的需求,結合客觀的診斷結果,才能作最後的決定。
以往傳統矯正大部分病例(約60%)都會采用拔牙做法,但是根據我設計過的2000多個隱適美病例,我發現真正需要拔牙矯正的其實不到20%,爲什麽會這樣呢?以下我整理了4個原因:
1. 矯正觀念的演進:“創造空間”這件事,不是只有拔牙一途,我們也可以通過以下4種其他方法來減少拔牙矯正的機會(解釋這幾個方法就可以寫一篇文章了)
A. 臼齒遠心移動(Molar distalization)
B. 擴大牙弓(Arch expansion)
C. 鄰接面片切(IPR)
D. 前牙唇傾(Anterior Proclination)
2. 隱適美隱形矯正在臼齒遠心移動、擴大牙弓上設計得當的話,比傳統矯正更有效率(又能寫篇文了!!)
3. 隱適美隱形矯正在設計IPR的數量跟時機可以更精準(再一篇~~😅)
4.迷你骨釘(TAD)的使用:這是很厲害的矯正輔助工具,但是大部分的客人都不喜歡,所以我常常會使用特殊的設計方式盡量避免使用。
隱適美牙套本身只是一種矯正工具,而醫生才是決定如何治療的關鍵,不同的醫師設計的隱適美治療方案是完全不同的喲。
最後展示一個牙齒擁擠跟深咬的病例,傳統矯正醫師大概很多會選擇拔牙,但是最後用隱適美不拔牙也沒打骨釘完成了⭐️⭐️⭐️